2013年10月21日星期一

一場由電視燒起的大火

常言話「東家不打打西家」, 但這並不適用於香港的電視圈。沒有了在TVB 的登台機會, 等如失去了整個香港的市場。在新政府總部, 不論老中青左右忠奸的藝人,與及黑衣人海,又一次齊集在公民廣場,彰顯公義的力量。

twlaa_9916

黑衣人海, 政總門外的公民廣埸又再一次被迫爆

twlaa_9849
香港電視藝人張可頤、林文龍、蒙嘉慧等都出席遊行

香港電視失落電視牌照, 損失的不是廣大香港觀眾, 也不是港視的一眾台前幕後工作人員, 而是失落了整個創意行業, 陪葬的更是香港賴以繁榮的程序公義。當政府常常要說振興香港的創意工業, 要投資多少個億去培育人才。但當王維基揚言要破舊立新, 將新思維、新角度帶入電視行業, 政府又怕控制不了, 欲蓋彌彰以「一籃子因素」解釋拒絕發牌。電視是大眾「精神鴉片」, 麻醉市民思想。一台獨大, 每天晚上三線劇集主題只是舊酒新瓶, 日日夜夜向大眾灌輸「我只係想平平凡凡打分工, 每日唔使諗咁多野就好」的價值。而創意、幽默、有理想的人正正是獨裁政權最懼怕、最討厭的人。當電視劇集不再煮麵、偷聽, 而是講公義、談理想時, 人民的思想水平也不會低到能夠容忍如此不堪的政府。那正正是政府要將電視革命之火扼殺於萌芽時期, 至今政府也不願公開行會評審過程, 就是這原因實在不能宣之於口。


twlaa_9877
門很闊, 容不下異見聲音

行政會議設立官守及非官守成員, 是希望將民間聲音直接帶入政府最核心, 訂定政策時能夠更貼近民情。否決港視牌照申請, 明顯有違民情, 行會沒有公開原因, 只是祭出集體保密制的金鐘罩。10月15日後, 網絡反對聲音空前強大, 一天之內竟有40萬人表態撐港視, 政府只是派出一、二位行會非官守成員出來「溝淡言論」,試圖撲滅熊熊大火。那一邊箱, 傳媒不斷收到一分又一分政府內部內件, 以市民角度而言, 行會的集體負責制已經是蕩然無存, 讓人感到行會船上已失火, 成員們已經爭相恐後地穿上救生衣, 準備隨時跳船。因行會內決定必定涉及社會民生, 而有關電視牌照事宜更是涉及重大公眾利益。曾經擔任行會官守成員的王永平及現任立法會主席曾鈺成都認為行政會議可依舊保密討論過程,但必須就討論的最後決定和理據向公眾交待。日復日的「吹風」, 毀掉的是整個行會威嚴和梁政府僅有的管治威信。

twlaa_9852
梁振英上任後, 整個政府的公信力、執行力已將近被他摧毀

我們從傳媒之中得知並非所有行會成員都贊成發牌三改二, 亦懇請行會成員在極大民怨前能夠憶起當初為人民救福祉的赤子之心,當會議內的決定觸及內心公義的底線時,能夠恪守良知,辭職明志。

2013年10月19日星期六

百年電車夢 《叮叮傳奇 香港電車知趣》作者 劉銓登(RICKY)、謝耀漢(JOSEPH)人物專訪

但有一個夢
謝耀漢 (Joseph)是一個真正的「電車男」, 兒時開始已經有個夢, 就是要出版一本以電車為主的書籍, 希望能夠讓大眾珍惜香港傳統的軌道運輸系統。

《叮叮傳奇》一書最強勁之處就是隨書附送了一張海報,內裡有全數162部電車,全部圖片皆是由兩位作者操刀。有些電車已經退役,一刻永留存


愛電車, 源自於那恒久不變的「叮叮聲」。兒時Joseph住在電車路軌旁, 每朝清晨四時、五時, 當頭班電車駛出屈地街電車廠, 一陣又一陣的叮叮聲就似是鬧鐘般叫醒他。當時最吸引Joseph就是五色繽紛的電車廣告, 「由於當時家境並不富有, 我沒有相機可以拍下那時的電車廣告, 不過我很愛畫畫, 所以我當時走到馬路邊, 臨摹路經的車身廣告。」突然, 他在畫畫時想到了一個問題: 「究竟香港有幾多部電車呢?」於是Joseph一路畫畫, 一路留意電車車身編號, 同時開始記憶電車車身廣告。當年紀漸長, 走的地方也愈來愈遠, 有一次他去到當年的銅鑼灣霎東街電車車廠, 他只敢在門外偷看, 但已經足以令Joseph 深感興奮。「車廠內停滿一排又一排的電車, 這是我第一次同時間見到那麼多電車。我又看到一群工程人員在維修電車和髹上電車廣告,而在最遠處的空地,有一些電車被拆到只剩下骨架。」


舊電車被行刑後的遺照,是難得一見的。看到這刻,Joseph 覺得像是失去了一位老友。


拍下過, 記住過, 好過擁有
幾年前, Joseph終於買入了人生中第一部數碼相機, 忠實地紀錄電車日常運作, 也開始了他的追車生涯。我們乘搭電車, 都是希望悠悠閒閒地到達目的地, 我們普遍以為電車的叮叮聲一直不變, 但電車的改變步伐, 其實快過我們所想。Joseph憑著鏡頭, 切切實實感受到電車其實每分每秒都在變化。「舊時的電車、無論是車內的凳、裝飾和骨架結構都是以實木為主, 而從俗稱為『金魚缸』的燈罩透出來的柔柔黃光, 當乘客置身車箱中會感到親切、溫暖。」現今的電車, 木凳變成了塑膠或人造纖維, 金屬結構取代了木製支撐, 黃燈變成了熾白的LED 燈泡, 電車不再像電車, 反更像輕鐵, 讓Joseph覺得是「新不如舊」。

昔日電車內的佈局可以看到很多木的元素,右上角134號編號被畫上了交叉,它就是「消失」的 #134 電車


Joseph每天外出都會帶他的相機, 因為他不想錯過捕捉精彩一刻的機會。有一次他看到電車軌上有一個洞, 原來洞內是控制電車路軌轉向的部件。二話不說Joseph就拍下了這個難得畫面, 「因為我追了電車那麼久, 也未曾看過路軌波口位的內部結構」。
路軌上的波口位,平時是看不見的

為了拍攝精彩照片, Joseph甚至在深夜「狙擊」電車。每晚深夜, 當最後的一班電車回到車廠之後, 就是工程車出動維修路軌的時候。有一次他目睹了兩部工程電車 (#200 及#300) 在同一個地點內施工, 「通常工程車都會分派到不同地區內執勤, 如一輛在東區, 那另一輛可能就會在中西區, 同時出現兩部車, 這是相當罕見的。」 
同一時間遇上兩部工程車在執勤

Joseph 和其他喜愛電車的朋友不同,他除了拍攝單一一部電車外,更會捕捉兩部對頭車相遇的畫面, 因為雙車可以變化出不同有趣組合: 可以是新、舊電車的對照; 相同的車身廣告;電車編號的組合等。Joseph花費了不少時間在不同地方捕捉了許多珍貴的「孖公仔」組合。


Joseph 捕捉了新款電車 #172 試車一刻,亦意外紀錄了舊式電車 #1 「遺照」

有新式 #1 電車及舊式 #2 電車 對頭一刻

不過最令電車迷著迷的都要數以下一張。當時電車公司的高層特意安排了五種不同款式的電車列陣, 在霎東街電車車廠 (現址為時代廣場) 內「大曬冷」。這張相片, Joseph一直珍藏至今, 因為一眾電車迷覺得要時光倒流已經是不可能。「這張照片在八十年代拍攝, 當時電車的高層是相當喜愛電車, 所以他們才會刻意創造這個歷史一刻。」

現時只有左二、右二兩部旅遊電車仍在服務,其他的款式全都退役了

遇上知己伯樂
出書之前, Joseph一直有經營著電車網誌, 與海外電車迷互通消息及交換照片。除了拍攝外, 他還不時翻查文獻, 希望令電車書內容更加完備。不過出書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對於編輯、校對等, 確實令Joseph「老鼠拉龜, 無處埋手」。直到有一次Joseph參加了電車迷聚會, 認識了「世外高人」Ricky。

Ricky記得, 第一次見到Joseph時, 他相當落寞, 為了打開話題, 他跟Joseph說了一個成人笑話, 竟想不到他笑得透不過氣來, 也許他真的承受著很大的壓力。當氣氛輕鬆了, Joseph 也沒有再苦眉苦面, Ricky就開始挖深一點地問, 「當時我直接問他有什麼心事, 他也很坦白回答我, 他夢想是出版一本電車書」。


一說到電車, Ricky 雙眼炯炯發亮。「當時我把自己的珍藏拿出來結他看, Joseph 他當時呆了眼。」Joseph 以為自己的相片珍藏已經很強勁, 只想不到天外有天, 人外有人, 「我看到Ricky的藏品簡直是口水直流, 因為我看到 1910 年代的電車照片! 從黑白相片、彩色明信片、甚至是60、70年代的交通雜誌,Ricky都一應俱全。有很多照片, 我都是第一次見! 不過最令我意外的是, Ricky還會收集電車車票, 更有不少是極罕見的「四條」車票, 即是車票上的編號是 1111、2222、3333等。」不過最令Ricky自豪的是「同花順級數」的車票系列, 即是車票年代不同、等級不同, 但是編號是一樣的。


不同年代的「四條」車票
電車車票上的印章顏色不同, 要集齊也相當花心機、時間


Ricky和 Joseph這對「電車父子兵」, 即使年紀相差幾十年, 但絕無代溝。因為Ricky覺得: 「既然我自己有編輯經驗, 而我們都對電車同樣熱愛, 倒不如將自己的藏品和知識公諸同好。當幫助年輕人完成夢想又好, 為自己留下芳名又好, 我覺得這是相當值得。」他們決定分工合作, Joseph年輕有力, 他可以捱更抵夜拍攝工程車出更; Ricky資歷深厚, 除了進行編輯工作, 他翻箱倒籠的把家中的電車文獻、相片、車票都貢獻出來。Ricky的參與, 確實令到書本內容更加翔實。


Differentiation
市門上有關電車的中文書本不多,能夠由淺入深簡介電車的工程、電機詳細運作更是稀有。兩位作者都覺得,若果能夠將艱澀難明的技術內容,寫成人人都看得懂的科普式文章,那是了不起的過程。即使有「高人」暗中相助,提供不少電車工程資料,但是機械終歸是機械,很難寫得生動有趣。Joseph也明言工程內容是最艱澀的部分,「當時,我真的想過放棄,因為機械工程實在不是我的專業,但幸好Ricky一直鼓勵我,書本都已經寫好了九成,最後的工程文章,就是全書的靈魂,叫我一定要完成它。」


Joseph印象最深是有關電車「衝紅燈」一文(p.149)。在電車路軌上會有雙白線示意司機減速,但若果司機違規,當電車快速經過架空電纜的絕緣區間,由於電車車頂上的「拖里」(即集電桿)仍帶有電荷,所以就會產生火花。當時Joseph不是刻意地拍攝「火花」,「拍攝衝紅燈火花是可遇不可求,因為你不會知道電車經過雙白線時有沒減速,即使你知道有司機超速,電光火石之間,根本不可能準確捕捉它,所以拍攝到也算是緣分吧。」講起這張照片,Joseph仍舊是相當興奮。
「衝紅燈」電光火石的一刻

電車迷遊叮叮河可說是見怪不怪,但兩位電車迷從堅尼地城總站搭到筲箕灣,是為了勾勒出不同年代的電車路線圖。Joseph拿出了地圖手稿,「當時我和Ricky一起搭電車,由於他是個『老香港』,他憑記憶和資料,將不同年代的電車路線呈現在我眼前。」
電車路線圖的手繪稿


#120
很多電車迷和遊客都會遠道而來,特意登上#120電車遊歷港島北岸。#120電車是於1949年投入服務,由於它是香港重光後第一批建造的車種,又名「戰後式電車」。#120 能夠海外聞名,是因為任時代轉變,它的外型都盡可能保留了60多年前的模樣。誠然,電車結構、零件都會出現耗損,不可能服務大眾60年。#120本尊結構已經敵不過時間而損壞,在1991年電車公司無奈地將它退役。為了能夠讓#120「浴火重生」,公司決定將舊有的 #86電車 (同樣都是「戰後後電車」) 的部件拆下來, 安裝到新型的 #120號上, 這部新 #120 已盡可能保留原有車身原貌,務求讓新一代乘客亦能感受乘搭舊式電車的氣氛和感覺。

Joseph和Ricky兩人為了求證新款 #120電車的真身,曾經登上 #120 電車,翻開了車內的木凳,確實找到了用油漆寫上的「86」號碼
叮叮傳奇一書終於在上年書展推出, 兩位作者亦親自到會展現場視察。Ricky在書商攤位面前用相機捕捉讀者的神情, 他最有印象是有一個十歲的小朋友看得津津有味, 即使爸爸叫他也不願意離開。曾經有日本電車迷看罷全書, 跟Joseph說這是「The Bible of Hong Kong Trams」,而部分電車圖片更被外國車迷賞識而刊登在當地雜誌。對於電車未來發展,兩人表示只得一部 #120 電車是不夠,故希望可以透過出版書籍, 將香港電車歷史、特色和有趣故事如實地推介給社會大眾。 


Ricky 和 Joseph 的電車照片被刊登於英國電車雜誌 《Tramfare》, 將本港電車文化推廣至海外

鳴謝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參考資料:
1. Mike Davis, "Hong Kong Tramways 100 years", DTS Publishing, 2004
2. 劉銓登, 謝耀漢, 《叮叮傳奇 香港電車知趣 Amazing Ding Ding》, 天地圖書, 香港, 2012
3. 香港電車 叮叮傳奇 facebook 群組
4. [九廣揭露] 乘電車跨過大海!Amazing Ding Ding 香港電車傳奇 | 創動力媒體

2013年10月16日星期三

免費電視發牌有感

從來未曾見過有一個facebook group 能夠在一個晚上累積廿萬怒氣沖沖的網友。即使如上年的反國教運動般群情洶湧, 我也沒有見過如「萬人齊撐!!!快發牌比香港電視!!!」般, 有近200位認識的朋友讚好。

更多的免費電視台, 不只是為觀眾提供更多的選擇與及更高質的節目製作, 更重要是重新振作整個創意行業。早前王維基的訪問曾經講到: 「一個能夠為TVB 編寫一齣收視超過四十點收視的編劇, 為公司賺了幾百萬元廣告費, 他的月薪只是22,000元, 我覺得並不合理。」一台獨大, 前線演藝人員沒有選擇, 後勤人員沒有選擇, 連廣告商也沒有選擇。八十年代是港劇輸出外埠的年代, 今天七百萬人每周末晚上都要忍受「哈哈哈 X 2046」以及「煮個麵你食煮左廿年」等荒謬情節。禮失求諸野, 現在年輕一輩已是由美劇、台劇、日劇、韓劇湊大, 對於港劇嗤之以鼻。冰封三尺, 非一日之寒, 因為我們已經失去了近廿年的的造夢空間, 我們的創意人才根本沒有起飛的跑道。

大氣電波是珍貴的資產, 廣播頻道的確能左右城市市民的所思、所想、一言、一行。即使今天互聯網 web 2.0 或以後將會有更強大的力量, 但免費電視的滲透能力 (說清一點也就是洗腦能力) 的確是比現在的互聯網強大, 因為受眾根本沒有得選擇接收的內容。這也解釋到網友們連「仆你個街, 亞視來既喂!!」都廢時講之下, 王征等人仍不輕言放棄牌照, 因為電視台就是一個絕佳的言論陣地。大家都見識過ATV 焦點在反國教一役的取態以及TVB 東張西望報導碼頭工運時的偏頗, 唯有競爭, 報導才會有更多元的角度, 更深邃的分析, 以羸得觀眾的認同。香港能夠在國際上備受尊重, 是資訊可以自由流通, 多方面的意見都可以表達, 而這個也是香港在後信息時代能夠與亞洲各國打拚的尖銳武器。

政府內部指出香港只能容納四個免費電視, 既然香港是服膺市場經濟, 市場問題就應市場解決, 汰弱留強, 從來都是商業生存法則。王維基今次連閘也不能入, 政府就判了他死刑, 必不能服眾, 同時也留下「政府使橫手」的極壞印象。今晚, 民意大象又再脫籠而出, 香港人要守護的不只是看高質節目的權利, 更是香港的competitive edge。

2013年10月2日星期三

愛動物, 請由領養動物開始

小貓咪麗麗,早前被兇徒用利器斬去後腳,近日完成手術後,在鏡頭面前「世紀一站」,展示動物頑強生命力。
小貓麗麗

也許是現在社交媒體相當發達,「全民監察」下令到本來只藏於社會陰暗角落中的虐待動物案件能夠血淋淋的顯示在大眾面前。筆者相當同意「要審視一個城市居民的質素,可以由他們對待動物中略之一二」。在香港,有一班熱心、熱血的人,因為看見虐待動物的兇徒仍然霄遙法外,也不能忍受官方對待動物案件的消極處理手法。數個月前,22人走在一起,成立了義務組織: 「香港十八區動物保護專員」,爭取警方成立「動物警察」部門,專門調查虐待動物案件。
十八區動物保護專員都是無償爭取動物權益

十八區動保專員公關 Zoie 經常就虐待動物事件和警方開會。她指出未必每一位前線警員都懂得如何去應對動物虐殺事件,動保專員的職責就是市民與執法機構的溝通橋樑,有需要時更會協助搜證。「之前在太子的NPV (非牟利獸醫診) 附近後巷,發現了一具貓屍,死因可疑,因為牠的肚子被刺穿。即使動物之間打鬥,牠們也會極力保護自己的要害,反而屍體上傷口齊整,並不似是動物的咬痕,那幾近可以說是一次虐待動物致死的案件。」有時警方會將相似案件列入屍體發現案,直接叫食環署員工把屍體清理掉就完事,「簿」也不用落。
十八區動物保護專員經常性和政府部門開會



各處鄉村各處例,在維港的另一端,港島區的流浪動物權益由Lisa 和其他三位動保專員來捍衛。「作為動保專員,一定要熟悉本區的人和事,特別是一些經常發生虐待動物的黑點。在灣仔區,我認識有一班長者,他們會付出自己的生果金、退休金去租一個單位,收養流浪小動物。他們每天定時定候都會帶同食糧前來餵養貓狗。相比自己的寵物,他們更寵愛流浪動物,因為他們沒有家,只好為牠們泡製更新鮮美味的食糧作為補償,也希望牠們身體更強壯。」由於專員數目有限,他們相當依賴地區義工和愛護動物之士的線報。當出現有疑似虐待個案,專員們就會立刻出動,希望取得第一時間環境證據。
動保專員出動
不過,情報也會有出錯的時候。Lisa 有一次接報有一隻金毛尋回犬在街邊垂頭喪氣,看似有病一般。但當她的同事到場後,發現那狗不是金毛尋回犬,而是拉布拉多犬,旁邊更有狗碟、水盆,應該是有人飼養。查證後,牠只是在太陽底下曬得有點累,並不是動物虐待案件。掌管荃灣區的動保專員Harlem,加入「動保專員」是希望為受虐致死的動物尋冤得雪。他曾經在居所附近發現有捕獸器,亦試過晚間在區內黑點巡邏。他曾經接報有「小狗」被困深井一住所,但當他來到現場後,發現是一隻都柏文犬。牠大概是被前主人遺棄,餓至瘦骨嶙峋。作為動保專員,除了要有「爆棚」的愛心和正義感,其實也要對動物有一定認識,起碼要懂得分辨「詐糊」和真實案件。
餓到骨瘦如柴的都柏文「小狗」

那隻被棄養的都柏文狗已經被Harlem 收養了

但市民遇見動物受虐案件,Zoie 建議市民第一時間要去報警,一來「動保專員」沒有權力去入屋搜證,也沒有相應工具去拯救受困的動物。曾經有一次,Zoie 在自己的「橫頭」處理一宗虐待動物案件,因為一住客疏忽照顧狗隻,牠在單位內斷水斷糧接近兩星期。「當時整個單位都臭氣薰天,加上正值雨季,污水由上層流到落下層,這對於大廈內的住戶、業主立案法團都是相當困擾。而警方亦已知道這個單位有問題,當最後決定救狗時,警察們發現整間屋最清潔的就是那隻貴婦狗了。」但最令Zoie 印象深刻的是當時大廈護衛的反應,「起初那位南亞籍護衛見到一班人衝進大廈內也感到相當不安,但是當問題解決後,他亦很感激警方和動保專員的努力。」

執筆之際,又聽到有市民將被人遺棄的小狗送到去愛協後,該組織以人手不足為理由,將小狗人道毀滅。事件成為公關災難,更在網路世界上引起軒然大波,網民紛紛指責愛協掛羊頭賣肉,「愛護」為名,濫殺為實。筆者對此事亦感痛心,市民雖不能收留流浪動物,但亦因惻隱之心盡已責任將動物交到愛協手中,希望動物能夠被收養; 誰不知對動物而言,生死卻只差一線。根據2012年年度愛協年報,該會從政府、市民棄養、直接拯救等渠道接收約9100頭動物; 同年,愛協人道毀滅了4460 頭動物,換句話說,身處愛協的動物生環機會只得50%。動物能夠逃出生天,其實很大程度取決於市民,因為每年都有約千隻的動物被棄養,而年均領養數字為2400宗。只要主人能夠信守承諾,照顧動物終老,又或者準主人在買寵物時多想一想, 那對動物而言已是功德無量。

在私人繁殖場內的狗隻生活環境惡劣, 狗隻衛生更是慘不忍睹
動物保護專員 Zoie 拯救了這隻貴婦狗「地布」, 因為當時牠污穢得像塊地步, 而且身體更是奇臭無比
幸得Zoie  收養, 小狗「地布」重獲新生
一個眼神

從愛協領養動物,除了能夠「救得一隻得一隻」外,主人還可以用消費者力量去抵制非法私人動物繁殖場。因為動物買賣有價有市,以致衍生不少私人動物繁殖場。為了節省成本,私營繁殖場內的動物生活環境相當擠迫,而用作配種的動物及其後代亦不會植入晶片及接受防疫注射,這對繁殖場附近的環境及顧客都有相當大的風險。當大家在寵物店櫥窗中看見那些可愛的小貓、小狗、小白兔時,可曾想過牠們的父母在店鋪附近的唐樓內瑟縮囚籠內,陪伴牠們的就只惡懼與死亡。

鳴謝: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參考連結:
1. 愛協領養動物服務
2. 爭取成立動物警察大聯盟
3. 139B 關注組
4. 香港十八區動物保護專員訪問 | 九廣揭露 | 創動力媒體
5. 愛協2012年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