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6日星期一

找尋香港好聲音 - 聲音圖書館

代表香港的聲音是什麼? 是羅文先生的獅子山下, 還是歌神與吹神合唱的同舟之情? 抑或是每天上班上學你都會在地鐵站聽到你:「請勿靠近車門?」
香港好聲音?
聲音是個很有趣的載體, 它不像光線般能夠在真空環境中穿梭, 聲音一定要依靠媒介去傳播。聲音, 就是音波與空間的有趣結合。聲音的本義其實很簡單, 但是因為人有情感表達, 為聲音賦予了不同種類的意義。美國作曲家Alvin Lucier 曾經進行個一「實驗」, 名為「I am sitting in a room」: 他在密室之中裝置了一個擴音機, 他對著咪高峰說話, 同時聲波會在房子之中反射, 之後再回輸入擴音器之中。聲音經過無數次的反射、擴大、再反射、再擴大, Alvin 的說話就會失真, 語言變成諧音, 也就是回到聲音的基本。裝置表達了聲音與空間的互動關係。



生活在香港實在是太忙, 我們的感官無時無刻都在運作。搭車時玩手機、下班時聽MP3、回到家中又緊貼在電腦面前看facebook,爆炸性的圖像、聲音、影片在網路上無止境的增長, 它們成功搶攻了我們僅有的生活空間。聲音掏腰包的創辦人楊陽告訴我們, 原來耳朵是可以如此休息, 原來聲音的空間是可以這樣大。「平時我們常常用耳機聽音樂, 聽的都是電子訊號, 久而久之我們的聽力會減退, 不單是接近收能力, 也是分析能力。我們應該脫下耳機, 放鬆自己的耳仔, 試試自己能夠聽到距離多遠的聲音, 慢慢練習, 其實我們生活中的聲音也是很豐富的。」而由藝術團體聲音掏腰包成立的聲音圖書館,正正是推廣香港的聆聽文化。

聲音掏腰包創辦人楊陽

那聲音圖書館是否要推廣聲音保育呢? 楊陽反而覺得這是種教育, 聲音和空間息息相關, 能夠讓更多人關注聲音, 同時也是關注我們生活的空間。每逢大時大節, 在每個港鐵站、超級市場、大型商場中都會播放一些「輕音樂」(easy-listening music), 但原來這也是一種霸權。「這類型音樂很易入腦, 一旦進入就會揮之不去。每一個公共地方, 都是在播放相同的音樂, 這種單一其實很可怕...我很建議管理當局可以播放不同種類的音樂, 可以邀請獨立樂隊來演奏, 又可以播放大自然的聲音。」經常有人會覺得聲音圖書館是為香港保育瀕危聲音, 但楊陽覺得保衛多元的音樂領域, 保衛受眾的想像空間才最為重要。
聲音需要空間

回到開始的問題: 代表香港的聲音是什麼? 「其實根本上沒有一種聲音能夠代表香港, 因為即使是同一種聲音, 每個人聽到的也是獨一無二的。」形象化一點地說, 聲波從音源以輻射形式向三維空間擴散, 因為每個人的距離音源的位置和方向(三維座標)都是不同, 所以聲波到達的時間、強度都會有所不同。再以聲音做例子, 幾年前, 中環天星碼頭與及鐘樓, 因為中環填海計劃而要被遷拆。市民都趁機會用錄影機、錄音機留下那隻和英國倫敦大笨鐘同祖同宗的最後鐘聲。如果在中環海旁上積累了十萬人送別鐘樓, 他們都在同一時間錄起鐘聲的話, 那十萬個聲音檔案都是獨一無二, 它們共同構織了一幅比較全面和立體的歷史聲音定鏡(snapshot)。「所以根本不可能有一把聲音能夠代表香港, 那樣只會把聲音壓平的! 」

正正因為每個人聽到的聲音的是獨一無二, 聲音圖書館正正希望有更多的採聲人, 收集香港不同時間、不同地區的聲音。「我們不會要求採聲人要受過專業的錄音訓練, 也不會強制他們要用專業儀器。因為我們講求的是採聲的過程。」楊陽認為一班人走在一起, 用自己的耳朵, 感受四圍的聲音, 也是一種樂趣, 亦都是我們最為珍惜的時光。當愈來愈多人用自己的方法採聲, 那樣就能築構起一幅更全面、更立體的香港聲音地圖。

延伸閱讀:
1. 聲音圖書館首頁
2. 九廣揭露 訪問聲音圖書館

2013年9月10日星期二

南極之旅, 不比一世遙遠

2013年,Candy參與了一次極之難忘的環境考察,因為她是唯一一個代表香港出使南極的青年大使。在大學時間,她已經接觸到國際環保組織2041,當她知道該組織向全球招募三十位南極青年大使,就第一時間撰寫計劃書及找尋贊助商。

2041 南極青年大使

去南極最大困難就是路費,「閒閒地」也要十萬元!「知道成功入選的時候心情很複雜,因為第一個挑戰就是要為這趟南極氣候之旅尋找贊助,有想過很多不同的方法,如義賣、義行之類,但由於離出發時間不多,要申請以至籌劃公開募款活動的時間需時長,七上八落,好像一時無法找到出路。於是開始向身邊的前輩、朋友徵詢意見,嘗試面對面與更多人講解2041組織理念和自己有實踐環保的想法,就是這樣有一步沒一步走下去,碰著碰著竟找到我的贊助。感覺好神奇,回頭看仍然難以置信。還記得尋覓路上的點點滴滴,有朋友贊助瓶裝水的仗義,媽媽向親朋戚友宣揚的幾句環保標語,有哭笑不得的,有感動萬分的,但說到底還是很感謝他們的每一分每一力!」

香港距離南極一萬二千多公里,要去到位於人類文明世界最南端的港口,位於阿根廷烏斯懷亞(Ushuaia)也要轉乘多次航班。即使南極大陸遠離人煙,但人類活動卻無時無刻影響著極地。南極除了寒冷之外,還有「世界風極」及「南極沙漠」之稱,在南極大陸上,出現秒速五十多米的陣風實是等閒(相當於香港的八號風球風力),而且南極的年降水量只有160 mm(而香港年降水量為2300 mm)。經過數天船程,Candy終於來到南極,迎接她的並非預期般嚴峻天氣,反而是陽光普照。從好處看,天氣好的確有利於考察,可是好天氣背後,反映著整個地球氣候變得不穩。據南極的考察人員說,今年南極氣候出奇地好,經常看到天晴,可是北極的天氣就相當不穩,變幻莫測。天氣晴朗,外出時的行裝也可以輕鬆一點。「每天在基地出發之前,領隊們都會提醒我們所需的行裝。通常我們都會穿三層衣服,第一層的衣服是最貼身的防寒內衣,第二層就是羊毛製的夾層,第三層衣服就會穿在最外,通常是防風、防水的羽絨。這一層非常重要,因為在零下十幾度的嚴寒之中,身體沾濕了水就不能保溫。」最近報紙上也有報導南極下雨,當地土生土長的年幼企鵝,因為身體未長出厚毛,而又被雨水沾濕身體遭活活凍死。
南極企鵝總會好奇地來看看人類朋友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天蒼蒼、野茫茫的南極大陸,人類顯得相當微不足道,在無垠的南冰洋中,是野生動物的美好家園。面對成千上萬的企鵝在岸上,那是相當震撼的畫面,可是規矩並不容許人類主動走近企鵝堆中,不過企鵝們總會好奇地走過來看看這種同樣是兩腳直立的新訪客。最令Candy歡喜的就是三番四次看見殺人鯨躍出水面,濺起陣陣水花。如今,北極已告淪陷,冰川融化,世界各國並不是竭力阻止情況惡化,反而是更積極拓展北冰洋融雪後的航海路線。南極是地球上最後一片淨土,我們更有義務將這個原始風光世世代代地守護下去,決不能把南極在我們這一代掉失。
Candy 從南極回港後, 積極遊走小學, 向小朋友講解南極的所見所聞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走過冰天雪地,Candy回來香港一直忙於走訪大、中、小學,與學生們分享她在旅程之中的所見所聞。「我不會再講企鵝了,因為已經講得太多了。我希望藉著我的經歷,令聽眾們自己對南極產生好奇心,能夠自己去追查南極的生態、氣候資料。當愈來愈多人對南極有認識後,那保護南極,又或者關注全球暖化的力量將會更加巨大!」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