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4日星期五

三人流浪 攝於天地之間 - 「流浪攝。」專訪

「我們一路堅持披星戴月上山拍攝雲海、星河、崇山、峻嶺,其實是想讓沒有機會去欣賞香港嬌艷奪目自然風光的人能夠知道,香港除了高樓大廈外,仍有很多地方是相當美麗,是值得我們去守護。」Facebook 山野攝影群組「流浪攝。」首領聯師兄與隊友Tony 和露伊,三個人,一道氣,花了整個2013,遊走數十個山頭,拍攝了數以百計的香港郊野相片。有人性,鏡頭裡總有豐收。2013年底,三人在文化中心舉行了相展,吸引無數朋友前來欣賞。2013,是流浪攝的豐收年,畢竟在2013年伊始,他們亦沒有想到能夠走到這樣遠。

在天朗氣清的環境下,踏著單車來到百年燈塔前合照。 (左起: 聯師兄、Tony和露伊)

筆漏痕的流浪攝

筆者亦愛好攝影,第一次認識流浪攝,也是始於facebook,不過吸引我注意的並不是懾人的自然風光,而是「流浪攝」三個字。在facebook 分享的相片,都會被攝影師打上「水印」-那通常都是電腦字體,不過「流浪攝」一反潮流,以行書書法作為水印,不會突兀之餘,更有畫龍點晴之效。「我要好感激教我寫書法的老師,」露伊自幼學習書法,第一代「流浪攝。」三個字就是出自她的手筆。「我們第一次接受蘋果日報的訪問,那我就寫下「流浪攝」三隻字以便出版,但後來覺得字型與風景相當配合,那就沿用吧.......之後上書法班時,我跟老師提及「流浪攝」的理念,他又肯幫我們題字。兩天之後,老師用行書題了「流浪攝」三隻字,那「筆漏痕」的筆觸相當乾淨俐落,亦點出了我們浪遊天地之間的無拘感覺。」

第一代「流浪攝」字體出自露伊手筆

第二代「流浪攝」字體出自露伊書法老師之手,更見氣勢

多謝幕後軍師

露伊是影聯攝影學會的成員,會中的導師也給予她很多實用建議。「舉辦相展,我們要預早一年時間向香港文化中心申請場地,當時我們還未開設facebook 專頁呢。」露伊相當感激她的攝影導師陳SIR 和周SIR,「導師們見我能夠找尋到一班志向相投的攝影朋友,為著同一個目標主題去拍攝也替我高興,他們建議我們要開設網站,透過風景照片讓更多人知道你們的想法。而事實證明他們的眼光沒有錯,我們也沒有想過2013年能夠接受多次傳媒訪問。」

鏡頭裡總有豐收

為期四日的相展, 三人都花了很多心血去準備,Tony 挨了數晚通宵去鑲裱相片,那段時間的確是很辛苦,「但當看見自己拍下的數碼相片輸出成為A2 尺寸的硬照時,感覺真是好奇妙!」

準備相展的過程

相展橫跨周末、周日及閒日,聯師兄和Tony 都覺得周一、周二相展可以「無人駕駛」,不用特意請假來看檔,因為前來的人不會太多。但第一日開幕,就已經是萬人空巷了。「很多朋友因為facebook 宣傳而前來,他們的回應就令我們最感動,有一位觀眾他跟我說,你們去的地方,我都去過幾遍了!但是我總不能拍到你們遇見的風景,也不能找到你們的拍攝角度。真的很多謝你們發掘香港最美一面!」更有攝影前輩看完相展,走到Tony 身邊,拍拍他的肩膀,再簡單一句:「你地好叻!做得好!」溫馨的片言隻語,已經是三人奮力前行的推動力。

觀眾的支持就是最好的鼓勵

相展通常都不會有導賞,但流浪攝經常都要兼任導賞員,因為觀眾很想知道每張相背後的故事。首領聯師兄常被問及:「咦!呢度邊到呢架?乜香港都有雲海架咩?」「香港的確有雲海,不過相當罕見,整年都不會出現超過十次。碰巧兩次我們身在大東山及大帽山,那就可以攝下懾人的風光。」

大東山雲海: 月下雲海翻波,把整片大地都淹沒了。

同樣是大東山雲海: 金光燦爛的太陽從厚厚的雲層爬上來,把雲彩都渲染了金黃色。

狗牙嶺: 從閻王壁經過無盡的碎石路,下降到海拔700米處,雲霧忽然散開,險峻的狗牙絕嶺躍現眼前

大帽山: 天朗氣清的晚上,絶對是拍星流跡的最好時機。

不過印象最深刻的一定要數在吊燈籠山頂的飄浮相。而Tony講起也有點火氣:「我們登上吊燈籠剛好日出,聯師兄就爬上了標高柱上跳起,露伊又用相機凝固了聯師兄騰空一剎。露伊即時就把相放到facebook,豈料會引起大風波。網友們力指我們的相片造假,又話不可以在標高柱上跳,會教壞小朋友之類的說話,言論甚具挑釁性。」攝影師露伊就有點氣忿,當時出相純粹為了分享,竟想不到會引來部分人圍攻。首領聯師兄就沒有太大反應,他覺得照片上載到facebook 就一定會有人講,不過攝影也是創作,每個人都有能力做到,只看你們敢不敢去試,一句「造假」就否定一切,那對於創作者來說太不公平。

或者只能說,我們對標高柱有特殊喜好。。亦是這張相在網上引來意想不到的圍攻。

展望2014

2014年的「流浪攝」將會跳出地球,邁向宇宙銀河。筆者已在露伊的個人facebook 上看到名為「玫瑰星雲」的照片,而她已經添置了相關攝影器材,迎接來年深空攝影。

深空玫瑰星雲,它離開地球5200光年。能夠拍攝到這張照片,她相當感謝「不動明王」及一眾攝星朋友的幫助。

另外,聯師兄和Tony 亦不會停步,香港還有數百個山嶺未被征服,「我們之前去了馬鞍山的靈猿守谷和彌天棧道,但因為時間所限未能到達預定目的地,也是一級險地:象門、象額,還有一眾只出現在金庸小說的地方名:如大嶼山絕龍谷、簷崖四壁等,我們都希望能夠在2014年一圓心願。而且,我們還望在2014書展前出書,將美好風光呈現在讀者眼前。」

芙蓉別的全景照片
鶴咀: 來到盡處的海岸,面前是一個巨形的海蝕洞穴,由於外表極像一只巨蟹張開兩臂伏在地上,人都稱它為蟹洞。

自殺崖: 名字和地勢同樣嚇人的危崖,卻可盡覽整個繁華鬧市。

流浪攝facebook 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WanderingPhotography
詳細訪問:  三人行 流浪攝 攝下香港綺麗自然風光
鳴謝受訪者提供所有照片。相關訪問可詳見面書專頁

2014年1月5日星期日

「東北攻略」反制新界東北發展計劃

梁振英曾於2013年7月於立法會就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發言:
「本屆特區政府摒棄短期思維,為未來二、三十年的長遠需要早作籌謀,今日20歲的年青人,10年後成家立室,養兒育女,到時居住單位主要來自新界東北新市鎮;今日的初中學生,他們20年後的家會在新界北,今日的幼稚園小朋友,他們30年後的家會在填海新區,這些都是本屆政府推動中長期土地供應的工作目標。」
今天八、九十後的年輕人,面對飛升的樓價只能望門輕嘆。新界東北發展,受惠理應是年輕一代,可是民調顯示有86%的年輕人期望新界東北「不遷不拆」。嶺南大學學生會會長葉泳琳更揚言:「寧住劏房,不遷不拆新界東北」。究竟在年輕人眼中,新界東北發現計劃又是什麼一回事。

Ivan:「新界東北發展計劃,不只是土地發展的事,也不單純是當地居民的事,而是關係到香港與大陸的邊界問題。而邊界亦牽涉到管理上的邊界、政治上的邊界與及文化上的邊界。」


Cici:「擔心政府以新界東北發展計劃來增加住屋供應只是幌子,真正目的是中港融合,令到香港-新界東北-深圳三地連成一線。」


羊仔:「政府一直以增加土地供應來作理由,理由看似很光明正大,但實際上計劃卻將本港的農業根基毀於一旦,同時默默地推展中港融合。」


阿水:「我們四個都是【東北攻略】的成員,我們都是本著同一理念,就是希望向香港人講清楚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的內容細節。它不只是影響當地的居民,而是影響到全港的每一位。我們希望憑一已之力,去令更多香港人更關心自己生活的地方。」

一河之隔的深圳,已經是高樓遍地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若果新界束北發展計劃,打鼓嶺坪輋一帶的土地將會變成另一個深圳,或是「特區中的特區」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誠然,一般港人對新界東北發展計劃所知甚少。筆者亦知不少人就連要發展的地區,即粉嶺北、坪輋-打鼓嶺以及古洞的實際位置也不清楚。
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包括了古洞北、粉嶺北及坪輋/打鼓嶺三區。其中坪輋/打鼓嶺發展計劃暫被擱置 (圖片來源:馬寶寶社區農場
東北攻略成員阿水直言:「其實政府極擅長包裝,他們把計劃包裝成為一個整體,讓市民覺得計劃只是發展一個地方。我們曾經落村探訪,問問村民們知不知道政府發展東北,他們大都知道。可是當我們告訴他們的村落也是收地範圍之內,他們也感到十分震驚!因為他們都不知道自己的居所已被畫入發展區內。」就連受影響的居民也是對計劃一知半解,更何況是生活在市區內的大多數。

縱使新界東北遙遠,村民們都會走入市區,希望有更多人了解當區的真實情況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成員Cici 一直質疑,整個計劃最終的受惠者,究竟是一眾無殼蝸牛,還是一眾大地產商呢?
2012年6月,政府就新界東北發展計劃作第三階段的諮詢工作。市民在諮詢文件內發現公營、私營房屋比例不合理 (在古洞發展區中用作原區安置區民的土地面積很少; 三個發展區的土地多用於興建中、低密度的鄉郊住宅或者是私營樓宇) 、土地利用說明含糊(在坪輋 - 打鼓嶺發展區中,有大量土地被列入特殊產業用途,而政府又未能清楚解釋實際用途)。加上文件之中提及古洞新市鎮中心將會興建「步行街」(而不是香港慣用的行人專用區),同時三區位置靠近港深邊境,而計劃亦包括興建多條聯接落馬州口岸、文錦渡口岸及興建中的蓮塘/香園圍口岸(最近被揭發工程嚴重超支)的幹線公路,實在令人質疑新界東北發展計劃是否真正要建設「特區中的特區」。
冰封三呎非一日之寒,香港新界因水貨客、雙非嬰而觸發的「光復」運動,與及最近終審庭裁定新移民住港一年就能申領綜援,本土意識不斷膨漲,新界東北計劃是為「中港融合」的陰謀論一直如影隨形,揮之不去。在愈見尖銳的中港矛盾之下,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第三階段諮詢在民間面對強烈反彈。亦是政府自天星、皇后碼頭及港深廣高鐵一役後,再一次因為土地發展問題而碰得焦頭爛額。
早在90年代末,時任政府已經在「全港發展策略檢討」中提及會在2006年-2011年發展新界東北、西北地區,以提供更多住宅單位和空間,應付日漸增加的人口。董建華曾經在任內提出發展「東北無煙城」,但因為經濟環境轉差,計劃在2003年宣佈被擱置。眾地產商聞風先行,在十年之間,利用「艇仔」公司在新界東北發展區向原居民地主買地。而早前蘋果日報的偵查報導,指出了恒地、新世界地產及長實早早在粉嶺北及古洞村落「落釘」,一旦政府啟動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地產商將會得到數以百億元的賠償。
政府為推行新界東北發展計劃,不惜將整個「香港營」撕裂。曾經有新界原居民代表揚言在香港四、五十歲仍沒擁有物業就是廢人。一石激起千重浪,他的一句話,除了在網路上引上了極大哄動。然而也道破了香港的現實。樓市不只是因為供求問題而成了脫韁野馬,那根本是世代之爭:上一代有樓,他們不想樓價跌;然而樓價不跌,新一代根本付不起入場費「上車」。置業問題,也就是社會問題,亦是政治問題。政府因為土地不足而要打新界東北土地主意,要解決的除了是當地地主、租戶之間的賠償問題、發展與保育之間恒久的矛盾。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牽涉的人數之深、之廣,詳情更是盤根錯節,並非如年前反對國民教育運動般令人「一聽就明」;加上事情又不似國教般那樣貼身,不受影響的人根本不會有時間、心機去詳細研究。Ivan明言,「這是一場硬仗,我們要做的就要沉著認戰,不可以由情緒帶動,一股蠻力大聲疾呼。關注新界東北的不只是我們,也有很多前人付出了很多心血,我們希望吸取前人的經驗,與計劃不同的Stakeholders去打宣傳戰,用數據及事實反駁。因為真相就是最尖銳的武器。」
「有人講過,破壞人為的物品,就是破壞公物;當破壞大自然時,那就是發展。」
東北攻略的成員

除了新界東北村民,香港還有千千萬萬的人正遭到迫害、欺壓。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實在大學生的應有之義,一班年輕人希望打破「低頭族、草莓族,一天到晚都是打機、唱K、食飯、睇戲」等印象,「東北攻略」成員覺得不應再被當權者看扁,因為每個年輕人都具備顛覆世界的力量,能夠為公平、為正義、為香港去打一場勝仗。


延伸閱讀:

創動力媒體 訪問 東北攻略facebook 群組

鳴謝:

籌劃:Elsa 
攝影:Roger Leung
錄影:小智 @ 火都泥
訪問部份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2014年1月2日星期四

黃色巨鴨登陸香江是2013年最快樂的事! | 訪談黃色巨鴨 Rubber Duck 專頁管理人 Wincy

回想2013年,香港紛紛擾擾。對於經濟,我們迷惑;對於政治,我們深感無力;對於生活,我們甚無選擇。整年來,能夠讓香港人開懷大笑的,又有那幾次呢? 2013年五月天,豔陽已高掛,在維多利亞海港中,黃色巨鴨載浮載沉,五支旗桿、天星碼頭、海港城每日都人流如鯽,人人面上都露出久違的童真笑容,數十萬人就是來看看這隻兒時洗澡時的好夥伴。

hong-kong-victoria-harbour-rubber-duck-visit
2013年最開心的事應該是黃鴨來港

黃色巨鴨 Rubber Duck 專頁管理員 Wincy 

香港人Wincy 是數十萬觀鴨人潮之一,她亦是facebook 「黃色巨鴨 Rubber Duck」 的管理人員。一直都以為這個facebook 專頁是海港城公關部門的「假身」,以「粉絲」的名義來宣傳鴨子登陸香港活動。因為無論專頁的圖片、文字、影片內容的水準都相當之高,特別是組群內的照片都是正面、大頭,相當有公關照片的味道。而原來,拍下這些照片都是Wincy 和一眾有心的網友。

黃色巨鴨停放在青衣船廠,靜待現身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晚上鴨子靜靜的坐在海邊,可能就連活動主辦單位也沒有這類型的照片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也許是近水樓台吧,2013年4月尾時,黃巨鴨都未曾公開露面,它就靜靜地放置在青衣船塢,而我的家就正正是面對著黃色巨鴨。當我拍下鴨仔真身相片放上專頁,那網路人流就一直沒有停止過,解答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前去觀鴨。本來寧靜的青山公路也堆滿了來攝鴨的朋友。」

原本零靜的青山公路,突然多了一大班觀鴨人潮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大批市民看到了網上圖片和指示,特意翻山涉水一睹黃鴨的真身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即使Wincy 並不是從事網上營銷,但她的的確確打了場漂亮一仗。「我在四月廿四日開頁,初初只有四百個LIKES,但自從我在網上圖片轉載鴨子動向,每天都有幾千名新增「粉絲」。就在五月一日,鴨子公開露面之前,海港城門外已經有數十隻小鴨在「游弋」,有網民用手機拍下實況再傳來專頁。即使用戶的攝影器材並不專業,但簡簡單單的構圖已經讓網民看得相當開心,我很記得那張圖有過萬名朋友按讚,相當驚人。」同時,五月一號都是專頁的關鍵一刻,當夜LIKE 的人數已經由七千躍升至一萬六千,升幅將近一倍,同時也確立了「黃色巨鴨」在這個活動中的重要地位。

2013年5月9 日, 巨鴨page 的讚好人數已經到達四萬。巨鴨 Page 用了半個月, 就完成了很多公司、機構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都未能達到之目標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鴨群在海港城出沒, 照片一出, 引來過萬人激讚。一個星期專頁就有如此成績, 實在讓眾多苦苦鑽研社交媒體推廣的公司口水直流了。圖片來源: 黃色巨鴨專頁; photo taken by Vickie Wong

要處理大量由粉絲轉發的圖片和文字,Wincy 每天都要花費幾小時去管理內容。我們特別記得,在專頁中有粉絲希望管理員能夠即時回應詢問,但Wincy 並不是全職管理,她都是業餘性質去經營「鴨頁」。曾經她在專頁發過推文: 「不好意思,因為我 (管理員) 有正職在身,所以未能準時更新及回覆。」亦自這次之後,我們都知道「黃色巨鴨」並不是官方營運。不過「黃色巨鴨」強大影響力,連活動主辦單位都要找合作。「在演出快將完結時,我有機會和活動策劃人及鴨爸爸 Hofman 見面。回望一個多月的努力,我真的沒有想過會來到這一步。當初的無心插柳,結果令整個香港人都得到歡樂。」

Wincy 與香港展覽主辦單位與鴨爸爸 Hofman 合影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後記:2013年的最後一天,黃色巨鴨在台灣基隆演出時當眾爆開了!我們還真幸慶,在風高浪急的維港,在群魔亂舞的香港,黃色鴨子仍然能夠安安穩穩的挺過去呢。



後記2: Wincy 是唱得之人,當她知道黃鴨受傷了,即席演唱一曲《鴨真的受傷了》,同時也獻結在台灣「死亡」的鴨兄弟。

 

Read More:

黃色巨鴨是2013年最令香港人歡樂的記憶 | 聲音訪問「黃色巨鴨」專頁管理員 Wincy W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