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8日星期一

周末短遊 獅子頭上看雲海

從網上得知可以從獅尾脊爬上獅子山,即使出發當天陰晴不停,我們也都照常出發,希望挑戰這條具挑戰性之路線。
獅子山下
甫在慈雲山法藏寺下車,就順著網路上的指引,慢慢圍過半山的電線塔,沿著前人結下之絲帶路線穿梭密林,爬過接近有三、四層樓高的天梯石,在陡峭的石馬頭上石縫上左跳右爬、慢步經過已倒下的「傻人塔」,手腳並用的爬到接連在獅子背上的主幹道。

「傻人塔」遺址就是橫垣在山邊
網上資料,傻人塔由行山愛好者自行搭建,始建於六十年代,因為日久失修倒塌
登上獅子山頂之際,有行山隊正從獅子山山肚下降至市區,這段路比走獅尾脊更險要難行
快將登頂之時,風愈來愈大,只見遠處大老山雷達站雨霧漸濃。山雨欲來,一片又一片的雲霞從沙田飄進九龍半島內。我們急步走到獅子頭的山頂,山下風光完完全全被濃霧掩蓋。正當我們大失所望之時,以為要「食白果」之際,突然有人指住大帽山方向大叫:「你們看!」

大老山雷達站一帶被「仙氣」縈繞
潮濕和寒冷的天氣,令到大帽山至獅子山雙峰之間,形成了一片霧海。獅子山、筆架山及大帽山之山頂就好像是汪洋中的三個小島。本來只想來到山頂拍一拍照,留個紀念,但最好的早已預備,在誤打誤撞的情況之下看見了雲海。風勢甚猛,在山頂看見雲霧在山巒之間急速飄過,山底下的城市、對面的港島天際線若隱若現,我們一行人都住坐著不願走,「行到水盡處,坐看雲起時」,也許就是這個意思。
小雨漸歇,眼前就出現壯觀雲海
從獅子山遠眺大帽山及筆架山方向,雲海都比九百多米的山頂來得低

2015年12月14日星期一

#SaveOurCountryParks



工作關係,有機會和亞洲區不同國家的同事合作,有時彼此也會談到工餘時間的活動。外國人都會覺得香港是不夜城、生活極度方便(急促)、美食雲集、購物天堂等的確他們都沒有說錯,這全是遊人對香港的初印象。當我和他們推介香港的群山與自然風光,他們也想不到這個小小的東方海港,也擁有明媚動人的自然風光。

沿衛徑從南到北,沿麥徑由東至西,海灣、高山、絕壁、深谷、星夜、雲圖、朝陽、黃昏從不缺席。只須一小時的車程,能夠離開城市,拋開日常俗務,跳進美好河山中,這是一眾亞洲城市中絕無僅有的美好體驗。有時間的話,不妨換一件輕裝便衣,穿起運動鞋,到附近的山邊走一圈,你也會慢慢愛上我們這一個地方。

周末短遊新界群山 打鼓嶺坪洋

在GOOGLE 上輸入「坪洋」,第一個彈出來的關鍵詞聯想就是「坪洋 芒草」。坪洋這個地方,即使很多住在新界的朋友也沒有聽過,它位於打鼓嶺旁邊,遠處還可以看見新界東北堆填區,而該處的確相當遙遠,從上水火車站搭的士進去也要五、六十元。

是次到訪,我們未能欣賞滿山芒草,只見荒廢田野一片墨綠。沿著村後的小路緩緩上山,十五分鐘就已經爬到了山頂。我們離開田野後,穿過旁邊的坪洋村,走到村後山。山子雖不高,但是風光不錯,坪洋坪洋,也能想像是一片平地吧。

從坪洋後山上看風景
由山頂北望,就是香港北部邊境,不遠處已經是高廈臨立的深圳市。如果沒有邊境限制,住在這裡的居民,走過深圳也遠比出上水和粉嶺來得方便。

本想拍日落,可是登頂後天就風起雲湧,東方遠處傳來雷聲,一片山雨欲來之勢。風起了,相機與腳架仍然堅守崗位,定時定候的拍下香港邊境的剎那變幻。 

整片天空都給深圳的華燈照亮
天黑透,香港境內一片漆黑,深圳河對岸燈火通明,真有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之感。不過面對港深融合,垃圾圍城及土地問題,香港淨土恐怕會是越來越少。 



Gathering storm at Ping Yeung from WING LEUNG TSUI on Vimeo.

2015年12月12日星期六

周末短遊新界群山 粉嶺蝴蝶山

工作忙碌,閒日也沒有太多時間備戰渣打馬拉松;在放假日子的操練也顯得格外重要。有有時睡覺睡晚了,一起床就十一時,很有罪惡感,不能行遠山,那就只好挑一挑戰住處附近的小山崗。 

蝴蝶山行山徑入口
粉嶺火車站旁邊有一停車場,側邊有一條小小山徑—蝴蝶山徑,它就可以劍指蝴蝶山、和合石及大刀刃群山。從粉嶺火車站慢慢走,不消半小時就可以上到蝴蝶山的山頂。當中有數個小亭可供大家休息,亭內放置了家具和呼拉圈,相信都是一眾晨運客逐件逐件拿上來。而在登山路程間,的確有不少年長的行山客在來來往往。 

蝴蝶山上的風光,遠處的深圳市繁榮與香港的郊野呈強烈對比
行山徑相當方便,遊人不絕
Bill 已Kill
在蝴蝶山山頂上是個三岔路口,有時明顯的路徑指示:如果只是想輕輕鬆鬆出身汗,跑一個小時步程,那就可以轉左,往粉嶺華明村方向離開。跑著下山的話,不消十分鐘就能重返文明世界。行有餘力的話,不妨可以右轉,前路能通往和合石一帶的山頭與及營盤,想離開的話可以下降至蕉徑一帶退出。如再往前走就要爬過橫亘在新界中部的北大刀刃和大刀刃雙山,時間尚早的話,不妨上山看看林村和錦田一帶的自然風光。 

2015年12月6日星期日

周末短遊新界群山 三尖之一青山

香港三尖遠近馳名,無論是否喜歡遠足,也給這個引人入勝的名字所吸引,無論如何也都得要爬一爬。廣義來說,香港三尖是指西貢蚺蛇尖、西貢清水灣釣魚翁及屯門青山。 三座高峰因形而得名,它們遠看皆是險峻無比,登頂之處全是絕壁斷崖,看似無路,可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絕處也總可逢生,路總是一直都在。遠足如同人生,咬牙關闖下去,再難的險峰總會跨得過。

午後天色不錯,就拿著一瓶礦泉水上山,從青雲輕鐵站,經過屯門青年學院,越過了青山古剎,一步步的踏著石梯往六百多米高的青山之顛走去。登山遊人絡驛不絕,有老有少,即使路上豎立了前方路況難走的警告牌。不過行開山的人都知道,有警告牌意思就是前方有美景啦!

屯門市中心全景
登上青山之路,只能用爽快、直接來形容。登山路徑絕不拖拖拉拉,由頭到尾就是一條無盡的天梯攻到頂峰,一個多小時就能上到山頂鳥瞰屯門市和整片青山腹地風光。

山頂山上有觀日亭,不過我們選擇在更高的大炮石山看日落。但登山當天煙霞大,鹹蛋黃只是出現了短短的十五分鐘,之後太陽緩緩下降到雲霧裡不見影踪。往高處看,整個城市都好似被煙霧籠罩,山看不見,海看不見,樓景也一片濛濛。要在香港吸一口新鮮的空氣也確不是容易的事。

日落西山,西邊的雲端只餘下一抺暗淡的橙黃;夜幕低垂,山下的都市高樓亮起點點燈光。真有走到水盡處,坐看雲起時之感。 一天將盡,就把日復日,年復年的工作鬱悶,一點的一點的置於香港的名山大川中,也許生活會比較逍遙一點。
青山觀日
青山之顛
從山頂看日落

2015年11月30日星期一

周末短遊新界群山 羅湖大石磨

如果大家有從羅湖口岸返港,離開車站往月台方向走,在右手邊有座不太高的小山,山上有一支相當醒目的紅旗,山腰位置鋪設了鐵絲網,山底就有間警崗,它就是大石磨。

因為它極接近深圳河,從這兒望去深圳,對岸的建築幾乎是觸手可及。可以想像,幾十年前這兒都是偷渡來港的勝地啊!所以沿河的香港邊界,依是重門深鎖。時移世易,往日的守衛設備,今天大都成為了幢幢荒廢石屋。

羅湖邊境外的大閘

要登上大石磨,以前只能夠從河上鄉那邊上山,因為山的另一端就是往日的禁區,所以只能沿路撤出。今天邊境禁地北撤,已經可以由上水出發,沿石上河岸走,到達著名的豆腐花放題後,就能夠在快景路的末端找到上山之路。

往登山之路的小花,陽光之下份外耀眼
登山之路,整個深圳市區都映入眼底
當你走過山腰的警崗後,草就越來越密,我也只能從前人留下的絲帶路緩緩向上行,幸好大石磨的草不長,也沒有密林,也不會迷失方向。登頂可見邊境七個麥景陶碉堡其中之一。此處可以說是軍事要地,站在廢堡中,左右兩邊都是香港群山,山上皆有崗哨,整個深港邊境都盡在監視之中。只能嘆服當時英軍及警方管理層的軍事眼光。若天氣晴朗時,來到這小崗上拍日落也將會是不錯的選擇。

H For Hong Kong
山頂上的廢棄碉堡,在這裡看日落應該相當不錯
山頂風光
離開山崗繼續前行,前方兩山頭上紅旗飄揚,兩旗之間,山腳之下就是軍營練靶場。我們看見山下沒有動作,也就快快通過。通常周日假期都不會有操炮演練。穿過靶場,山路就緩緩下降,不一會就可以從河上鄉路離開。行短山,最爽!

小心被打靶

2015年11月7日星期六

香港秘境 - 紅花嶺、蓮麻坑

紅花嶺是新界北部的第一高峰,西面是打鼓嶺、東邊是沙頭角、南面一帶就是八仙嶺郊野公園,北邊就已經是深圳市內的梧桐山國家公園。從前紅花嶺的北麓、西麓一帶都是邊境禁區,政府曾經設置崗哨與及軍事設施。時移世易,當中大部分設施已經廢棄,而當年用作監視中港邊境及非法入境者的麥景陶碉堡亦都成為了受保護的歷史古建築。

今天邊境禁區大幅度向北撤,現時登紅花嶺可以由沙頭角的下擔水村起步,繞過村內小路,就能登上山徑。當地村民為我們指引路線,但是從這兒上山要有準備,因為路況不佳,上山九成九時要需要穿過密林,亦要在陡峭的山坡上爬行,有些地方路胚不明顯,只能靠前人留下的絲帶認清前路。

艱辛過後必有美景,從這處上山,可以到達香港最北邊的標高處,也能夠看到從大陸輸電來港的第一座供電塔,再爬高一點抵達紅花寨,更可以看見大陸沙頭角與深圳市的繁華與及香港新界東北的樸實自然,往南看就可以看到南涌、鹿頸與及八仙嶺群山。

從大陸輸入香港的電力,最先會先經過這一座電塔

在沙角頭伯公坳附近,已廢棄的軍事碉堡
南涌,鹿頸都盡在眼底

港深邊境
由此直上紅花嶺
我們在紅花嶺上見不到紅花,取而代之是滿山芒草。太陽映照之下,芒草的份外耀目,金光灑滿整片山嶺。

芒草滿山
在紅花嶺山頂上看深圳市市區和香港的郊野
行有餘力,從紅花嶺往沿著小路往北走,可以抵達蓮麻坑礦洞。小徑緩緩下降至新桂田一帶,在一片平垣的小坡上,有著直升機停機坪及另一座的麥景陶碉堡,左邊下山之路通往仍舊是禁區的蓮麻坑村,似乎這個崗哨依然發揮守護邊界的職責。在崗哨的右邊,地政總署豎起了告示牌,前方路線崎嶇難行,並且有廢棄礦洞,入內者責任自負。在出發之前曾經查找過新聞,早在2014年這裡曾經有行山人士跌進礦洞豎井死亡,以防再有慘劇發生,政府部門已經翌起警告牌,並且在豎井旁拉起紅線,但行經該處是都要打醒十二分精神。

在新桂田附近的警崗,有路直達蓮麻坑村
人稱「大廳」的六號礦洞
香港少見的礦洞景貌
回程時在紅花嶺看日落

2015年10月28日星期三

華山深度行

當然我不是說論劍那一座,在香港新界北,鄰近上水也有一座華山,它就橫臥在羅湖、河上鄉、打鼓嶺、坪輋之間。華山並非熱門的行山路線,一來它相當靠近舊時的邊境禁區 (現在邊境已經向北移了不少)。六、七十年代時,大量從中國大陸逃港難民湧入,華山一帶山頭盡是瞭望台,供警員和軍人監察邊境和非法入境者。二來,在華山旁邊有著大大少少的軍用設施,大家常在電台聽到的練靶掛紅旗,就是在華山旁邊的新圍軍營大嶺靶場。走上山腰,有時也可以看見解放軍在操練。在華山一帶山脊上,修建了軍用車路,這處兵家要地,當然不會是行山的好地方吧。


華山一帶軍事重地頗多,這解釋地附近一帶比較少遊人

時至今日,即使邊境的作用已非昔日,但華山都不如其他遠足徑般人流如鯽。不過人少少,就吸引了一班喜歡踩山地單車的朋友前來挑戰顛簸不平的山路。本來無明顯路徑的山嶺,一條條明顯被車輪軋出來的路成為了主要的登山路線。


走到華山的頂點,山崗上掛上紅旗,可能是提醒遊人這不是遊覽觀光的地方吧。這處路分兩條,順走可以抵達文錦渡路洪橋新村附近下山;行有餘力,可以挑戰遠一點的路線,並在坪輋一帶離開。

華山能遠眺上水新市鎮
香港特色,城市、鄉郊就在咫尺間

2015年10月27日星期二

秋風起,又是行山時 - 元荃古道半道走

元荃古道已變成「完全新道」,因為很多路段已鋪成石路或瀝青路。古時鄉民來往市集及鄉村的主幹道,今天都成為了愛輕鬆行山或初練跑山人士的黃金路線。


從荃威花園旁邊的山崗出發上山,不消一會就可抵達下花山一帶,行有餘力的話可以爬上去,山上有數塊大石頭,這處可一睹荃灣新市鎮的風光。不過,若果想看青馬大橋及汀九橋的話,就請多再爬高一點,到達石龍拱。這處有個觀景台,可以飽覽青龍頭至深井一帶的海灣,天清氣朗時,更可遠眺機場島飛機升降。
WL Reportage(@chtwlaa)張貼的相片 張貼


在石龍拱旁有一座山,山頂設置了民航處的雷達系統,在這個山崗上,看到的風景比之下的觀景台優美。整個大欖一帶山嶺都盡收眼底。找一個悠閒的周六下午,離開繁華鬧市幾小時,山巒起伏的壯闊美景就在你身邊。

另外,秋冬季節,如果選擇沿清快塘離開往深井,也別放過清快塘村旁的秋紅黃葉。那時去看,不用排隊,不用擠人,而且看完又可以施施然去深井食Tea !正!


清快塘村外的大樹已換了秋裝 (上年的風光)
往清快塘一線的紅葉 (上年的風光)

2015年10月26日星期一

針山行

麥徑七、八段都是熱門的操山路線,愛山之人都會稱這兩段路為「針草帽」,意即直走針山、草山、大帽山。普遍來說,毅行者走到這裡,天色已入黑,這段路也就是最後的難關,風大,也可能雨大,士氣往往會見底,撐得過大帽山山頂,抵達荃錦坳後,也就是勝利在望。

從城門水塘大壩出發,沿著山脊線走,可以看見荃灣、沙田一帶的風光。當天上山,可能是因為毅行日子逼近,有相當多人在跑山訓練;亦有一家大細趁著天朗氣清,走上山崗享受一下大自然。

從針山山頂望向沙田一帶
天氣好,人出來走一走,就連小動物也要出來走一走。

2015年10月23日星期五

上水石湖墟

從前的石湖墟,是一個車水馬龍的市集,上粉沙打地區的農民都會定期把農作物運出墟市中販賣。現在的上水石湖墟,給大家的印象也許是成千上馬的大陸水貨大軍,拉著旅行箱、推著手推車,背包裡裝滿了日用品,浩浩蕩蕩的,以螞蟻搬家的方法把貨物運上大陸。日常的社區已被這種強大、橫蠻的經濟活動生生打斷。小店結業,換來的是大商店、大商場,賣的貨物也不再是市民日常所需,野貓式的反水貨示威不定期在周末周日上映。這個邊陲小鎮已經不再寧靜。一天廿四小時,我想只有晚上幾小時,才能回復這個小墟市的原本面目。

2015年10月14日星期三

雷利衛徑長征 Raleigh Challenge - 大會攝影的一天工作

我也很喜歡行山和跑步,每當入秋,又是全港各大型運動比賽百花齊放的季節。行山、跑步、三鐵、單車,總會有一樣你是喜歡。有很多人對於要早起參加大型運動比賽有相當大怨言,就我個人來說,我其實是相當喜歡早起的感覺,天未光,星夜兼程,蕭瑟的馬路,沉睡的都市,的士在公路上怒吼,耳旁播放著迷迷幻幻的音樂,一天24小時之內,唯獨是深宵才能夠給你這種感覺。



愈來愈多人喜歡參與大型的行山、跑步比賽,由我看來,拍攝投術愈來愈先進,人們也喜歡把比賽的照片都放在 FB 上。今時今日,簡單的卡片Point and Shot 相機已經不能滿足城市人喜歡放相片在Facebook 上「呃Like」,愈來愈多的Action Camera ,小小的機身已經可以做到優秀的光學防手震、超高FPS 拍攝、魚眼甚至是360 全景拍攝,把它掛著頭上、手上,已經能夠記錯千變萬化的影片效果和故事。

在工作時,使用了兩台機拍攝:Black Magic Pocket Camera 和Sony Action Camera HDR AZ1 。大部分時間,我都將前者放在風褸袋內,通常都是在工作前後、間場時間拿出來拍一些散鏡Snap Shot,當然這台拍片神器的質素是不容置疑。電影感覺很重,畫質很細膩,輕巧的機身又相當便於單手操作,用來拍Vlog 等確實是不錯;而後者就安裝在單反的熱靴之上,一路拍攝眼前的景物,使用Action Camera 也是懷著「看到什麼就拍什麼」,它有12MM 焦距,基本上看到的事物,它都能一一收錄。當你回看影片時,也會有像看到沖曬後的菲林照片之感動。


當器材愈來愈方便,人們只手持智能電話都已經可以拍攝高素影片,那就要分高下的就是說故事的能力了,同時也代表了拍攝的工作將會愈來愈「艱苦」吧?

影片概念源自於:

2015年8月14日星期五

英倫遊記 II

藝術源於生活,藝術也本是生活,行在倫敦泰吾士河畔,歌者在毫無代價唱幸福的歌。這女生叫做Emily Lee,她邊唱邊彈,歌與歌之間也介紹自己賣唱的經歷,既是歌手之餘,也是唱片騎師。「每個人也是獨特」,這也是她在街上唱歌的主因。沒有警察因為在街上賣藝而上前逮捕她,也沒有人因為她在遊客區賣唱而被投訴,街上行人要不聞歌起舞,要不隨著拍子搖擺身體,享受悠閒的午後就是這樣簡單。


泰吾士河畔的倫敦眼

毫無代價唱最幸福的歌
記得在Michael Jackson 死忌那天,一群街舞者在市中心播著MJ 的舞曲,忘我地起舞。附近的人隨著拍子擺動身體,也有一些人自動請纓的和其他舞者Battle。種族、膚色、年齡、性別也不再是隔膜,音樂就是大家的共同語言。舞者在終曲時,手指著上天高呼:「Thank you,Michael!」

人群在Piccadilly Circus 起舞,用歌曲紀念Michael Jackson
曲終人未散,大家都在拍手以示支持。”Heal The World, Make It A Better Place, For You And For Me, And The Entire Human Race” 就是這樣簡單。若果MJ 在天上看到這一幕,他也會很滿意地笑一笑。

倫敦作為文化之都,有著無數表演場地,其中Royal Albert Hall 我嚮往已久。。


慢活

Royal Albert Hall
RAH 大樓外已經大剌剌地寫明這座建築物的用途:「This hall was erected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he arts and science and works of industry of all nations in fulfillment of the intention of Albert Prince Consort.」 曾經在此大樓表演過的香港歌手就只有羅文、陳奕迅及容祖兒,即使門票價值高昂,但也旋即賣清!


曾經在RAH 表演過的嘉賓名人
時間所限,遺憾未能內進,不過大樓旁邊都是皇家音樂學院、倫敦帝國學院、倫敦科學館、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等,靜靜地走走,看看歷史建築,聞聞書卷氣,也是讓人心曠神怡。

皇家音樂學院

倫敦帝國學院
慢活
地鐵站內,在無窮無盡且沉悶的地鐵管道內,偶爾會聽到悠揚樂韻,輕快的拍子和音符在隧道中迥音、盪漾。在隧道的轉角處有樂隊在表演,正在趕下班的人會停下腳步,聽聽音樂,即使人群步速減慢了,但也好像沒有人會介意,也許,這算是枯燥都市生活中的調劑吧。

倫敦最著名的紅巴士
倫敦地鐵好昂貴,而且管內很悶熱,若不是趕時間的,乘搭倫敦最著名的紅巴士,在小巷大街慢遊,也是相當寫意。周末的早上,我乘搭紅巴士往City of  London,途中遇上了示威群眾,即使馬路上大排長龍,司機們也沒有隨隨意意的響號以示不滿,駕駛者都只是在路上默默的待行人行過。


遊行也是平常事
巴士上的乘客也是見怪不怪,他們面上沒有什麼不滿,也沒有對著那群示威者破口大罵,說他們廢青阻街之類云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走到下層,向司機示意提早下車,之後就繼續自己的行程。

是的,你的確能發現和香港不同。

交通費高昂,那我就不坐車,我踩單車。
倫敦人都會用單車來通勤

下班時間,倫敦上班族都會換上醒目的單車服在路上飛馳

踩單車遊倫敦是一個相當美妙的體驗。一來,租單車極之方便,全個倫敦城內有超過五百個自助單車站(他們叫做docking station),遊客只需要用信用卡就能以兩英鎊日租租用單車,並且能夠在任意一單車站還車。二來,單車是最便宜的交通工具,如果你騎行時間不超過半小時,那系統不會額外收費,換句話講,只要你在半小時內找到第二個單車站還車,之後再借車繼續行程,那你就可以用兩英鎊遊歷倫敦各大名勝古蹟。不止旅客,倫敦市民都樂於使用,這種聰明的收費方法,變相推動市民少用交通工具,一來減少路面交通,二來又可以環保。倫敦市內單車系統,是由市長約翰遜(Boris Johnson,對,就是好似肥彭的那一個)促成,故倫敦市內的單車系統又名為 Boris Bike。每部單車上都印上了贊助商 Santander 字樣,民間、政府、商界同樣都單車友善政策,在香港,那是不可想像。

倫敦街角滿佈自助單車

只有docking bay 有空位,就可以交還單車
騎單車到Piccadilly Circus

小弟曾經使用Boris Bike 由海德公園踩到倫敦城北面的Primrose Hill 看日落。
先在海德公園看晚霞
再到 Primrose Hill 看倫敦日落
再由Primrose Hill 慢踩至 Covent Garden 及Piccadilly Circus,之使倫敦人多車多,但是駕駛者都十分禮讓,他們見你在路上騎車,大都會讓你先過,這的確是和香港差天共地。喜歡外國,不是簡簡單單一詞「祟洋」就能輕易解釋萬事萬物。有些制度,有些人,有些事,的的確確是比自身優秀。拒絕學習,純以感性、激情排除良好事物,那只是故步自封。天地之大,美好事情有很多,要學習的也很多。

倫敦是個新舊並存的文化大都會,圖為St Paul's Cathedral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