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8日星期三

華山深度行

當然我不是說論劍那一座,在香港新界北,鄰近上水也有一座華山,它就橫臥在羅湖、河上鄉、打鼓嶺、坪輋之間。華山並非熱門的行山路線,一來它相當靠近舊時的邊境禁區 (現在邊境已經向北移了不少)。六、七十年代時,大量從中國大陸逃港難民湧入,華山一帶山頭盡是瞭望台,供警員和軍人監察邊境和非法入境者。二來,在華山旁邊有著大大少少的軍用設施,大家常在電台聽到的練靶掛紅旗,就是在華山旁邊的新圍軍營大嶺靶場。走上山腰,有時也可以看見解放軍在操練。在華山一帶山脊上,修建了軍用車路,這處兵家要地,當然不會是行山的好地方吧。


華山一帶軍事重地頗多,這解釋地附近一帶比較少遊人

時至今日,即使邊境的作用已非昔日,但華山都不如其他遠足徑般人流如鯽。不過人少少,就吸引了一班喜歡踩山地單車的朋友前來挑戰顛簸不平的山路。本來無明顯路徑的山嶺,一條條明顯被車輪軋出來的路成為了主要的登山路線。


走到華山的頂點,山崗上掛上紅旗,可能是提醒遊人這不是遊覽觀光的地方吧。這處路分兩條,順走可以抵達文錦渡路洪橋新村附近下山;行有餘力,可以挑戰遠一點的路線,並在坪輋一帶離開。

華山能遠眺上水新市鎮
香港特色,城市、鄉郊就在咫尺間

2015年10月27日星期二

秋風起,又是行山時 - 元荃古道半道走

元荃古道已變成「完全新道」,因為很多路段已鋪成石路或瀝青路。古時鄉民來往市集及鄉村的主幹道,今天都成為了愛輕鬆行山或初練跑山人士的黃金路線。


從荃威花園旁邊的山崗出發上山,不消一會就可抵達下花山一帶,行有餘力的話可以爬上去,山上有數塊大石頭,這處可一睹荃灣新市鎮的風光。不過,若果想看青馬大橋及汀九橋的話,就請多再爬高一點,到達石龍拱。這處有個觀景台,可以飽覽青龍頭至深井一帶的海灣,天清氣朗時,更可遠眺機場島飛機升降。
WL Reportage(@chtwlaa)張貼的相片 張貼


在石龍拱旁有一座山,山頂設置了民航處的雷達系統,在這個山崗上,看到的風景比之下的觀景台優美。整個大欖一帶山嶺都盡收眼底。找一個悠閒的周六下午,離開繁華鬧市幾小時,山巒起伏的壯闊美景就在你身邊。

另外,秋冬季節,如果選擇沿清快塘離開往深井,也別放過清快塘村旁的秋紅黃葉。那時去看,不用排隊,不用擠人,而且看完又可以施施然去深井食Tea !正!


清快塘村外的大樹已換了秋裝 (上年的風光)
往清快塘一線的紅葉 (上年的風光)

2015年10月26日星期一

針山行

麥徑七、八段都是熱門的操山路線,愛山之人都會稱這兩段路為「針草帽」,意即直走針山、草山、大帽山。普遍來說,毅行者走到這裡,天色已入黑,這段路也就是最後的難關,風大,也可能雨大,士氣往往會見底,撐得過大帽山山頂,抵達荃錦坳後,也就是勝利在望。

從城門水塘大壩出發,沿著山脊線走,可以看見荃灣、沙田一帶的風光。當天上山,可能是因為毅行日子逼近,有相當多人在跑山訓練;亦有一家大細趁著天朗氣清,走上山崗享受一下大自然。

從針山山頂望向沙田一帶
天氣好,人出來走一走,就連小動物也要出來走一走。

2015年10月23日星期五

上水石湖墟

從前的石湖墟,是一個車水馬龍的市集,上粉沙打地區的農民都會定期把農作物運出墟市中販賣。現在的上水石湖墟,給大家的印象也許是成千上馬的大陸水貨大軍,拉著旅行箱、推著手推車,背包裡裝滿了日用品,浩浩蕩蕩的,以螞蟻搬家的方法把貨物運上大陸。日常的社區已被這種強大、橫蠻的經濟活動生生打斷。小店結業,換來的是大商店、大商場,賣的貨物也不再是市民日常所需,野貓式的反水貨示威不定期在周末周日上映。這個邊陲小鎮已經不再寧靜。一天廿四小時,我想只有晚上幾小時,才能回復這個小墟市的原本面目。

2015年10月14日星期三

雷利衛徑長征 Raleigh Challenge - 大會攝影的一天工作

我也很喜歡行山和跑步,每當入秋,又是全港各大型運動比賽百花齊放的季節。行山、跑步、三鐵、單車,總會有一樣你是喜歡。有很多人對於要早起參加大型運動比賽有相當大怨言,就我個人來說,我其實是相當喜歡早起的感覺,天未光,星夜兼程,蕭瑟的馬路,沉睡的都市,的士在公路上怒吼,耳旁播放著迷迷幻幻的音樂,一天24小時之內,唯獨是深宵才能夠給你這種感覺。



愈來愈多人喜歡參與大型的行山、跑步比賽,由我看來,拍攝投術愈來愈先進,人們也喜歡把比賽的照片都放在 FB 上。今時今日,簡單的卡片Point and Shot 相機已經不能滿足城市人喜歡放相片在Facebook 上「呃Like」,愈來愈多的Action Camera ,小小的機身已經可以做到優秀的光學防手震、超高FPS 拍攝、魚眼甚至是360 全景拍攝,把它掛著頭上、手上,已經能夠記錯千變萬化的影片效果和故事。

在工作時,使用了兩台機拍攝:Black Magic Pocket Camera 和Sony Action Camera HDR AZ1 。大部分時間,我都將前者放在風褸袋內,通常都是在工作前後、間場時間拿出來拍一些散鏡Snap Shot,當然這台拍片神器的質素是不容置疑。電影感覺很重,畫質很細膩,輕巧的機身又相當便於單手操作,用來拍Vlog 等確實是不錯;而後者就安裝在單反的熱靴之上,一路拍攝眼前的景物,使用Action Camera 也是懷著「看到什麼就拍什麼」,它有12MM 焦距,基本上看到的事物,它都能一一收錄。當你回看影片時,也會有像看到沖曬後的菲林照片之感動。


當器材愈來愈方便,人們只手持智能電話都已經可以拍攝高素影片,那就要分高下的就是說故事的能力了,同時也代表了拍攝的工作將會愈來愈「艱苦」吧?

影片概念源自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