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覺得,因為科技,人和自然的距離愈來愈遠;但是我覺得,科技卻將人和天文氣象拉得更近。從前看天氣照片,來源都是由官方天文台、氣象站提供,但是現在,每當天朗氣清時,總會有一大班攝影受好者走到香港各區拍攝自己心愛的照片:從大帽山山頂、到山頂盧吉道,由屯門青山之顛,到香港之南極的蒲台島,都逃不過光圈、光圈的捕捉。網友們安在家中,就能看見這一千平方公里的小島上的氣象萬千。
在初夏,記得有一天突如其來的「打石湖風」,本來陽光普照的下午,在不夠半小時內變得山雨欲來,後來更狂風大作。有攝友在港島山頂拍下風起雲湧的情境,整片黑雲籠罩著九龍半島,那真是相當震撼的照片!自此,我認識到了一個很有趣的facebook 群組:「社區天氣觀測計劃(community weather observing scheme, CWOS)」。
CWOS facebook 專頁 |
有機會認識到這個Facebook 群組的管理員譚廣雄先生(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得知CWOS 是一個半官方的群組,目標希望能透過照片,令到網友更留心天氣變化,做到減災防災的效果。群組在2011年已經成立,但都是在近半年才漸漸多人認識。「天文台其實都覺得天氣預報不可能再是單向,而是要雙向,著重與市民互動,所以我們開設了Facebook 群組。開初可是反應都不是太理想,可能是未懂得如何去『玩』。而就是因為今年初夏的石湖風,才令到CWOS 『彈起』!」
2013年4月30日颮線橫過香港時由陳燕明小姐拍到的 |
因為有網友在港島拍攝到打石湖風前夕的天氣圖片,看見黑壓壓的雨雲籠罩了整個九龍半島,那是個相當震憾的相片。「就是有網友拍下了石湖風照片,不斷地有人share 相片開去,那我們的群組就被人認識了,而當天群組讚人數就直線上升!」為了實踐防災目的,天文台就立時把打石湖風的成因、過程和破壞,以相片分式呈現在網民眼前,做到教育的效果。
Photo taken by K.H.Tam at Government Flying Service Headquarters at Chek Lap Kok,from CWOS |
香港是個被祝福的城市,沒有火山爆發、沒有地震海嘯,只有夏季來襲的颱風(但有力牆拱照香城),天災看似離我們十分遙遠,但危機卻未曾離開。日本、東南亞、台灣等都是港人熱愛的旅遊地,可是沒有人能預計到下一次的南亞海嘯、311 東日本大地震、921台灣大地震何時會來臨。及早知道氣象變化,及早學會防災措施,就能夠趨吉避凶。
2013年6月10日颮線橫過香港國際機場時由 K.H. Tam 在政府飛行服務隊總部拍到的照片。 (from CWOS) |
直到現在,CWOS的Facebook群組已經有超過五百人讚好,根據譚sir所言,Facebook 內有十多位,居住於香港各區的攝影愛好者共同管理,他們不斷地提供天氣照片,使整個頁面更豐富。因為CWOS,譚sir認識一居於天水圍的網友,她每天早上拍下天氣相片後都會轉發給他。「我索性為她開設了Facebook 戶口,開初她不懂得使用,但現在她已經能夠在Facebook 中定期分享圖片。」從前,天氣影響人的生活,今時今日,互聯網又改變人的生活,可是人和天氣的關係,卻未曾改變。
注一:天文台最新推出的iOS手機程式「ICWeatherOS」已供下載,蘋果用戶拍攝天氣照片,撰寫天氣觀測報告,並將報告上載至他們在臉書(Facebook)或微博上的個人社交網頁。用戶亦可利用這個應用程式觀看其他人的天氣觀測報告。現時該應用程式將天氣觀測報告分為四個不同的主題,包括「能見度」、「雲」、「天氣」和「熱帶氣旋」。
iCWeatherOS 畫面 |
注二:如果讀者家中有收藏到《中國雲圖》一書,可以到cwos 與譚sir 聯絡。因為年少的譚sir 都是受這本書的啟發,而加入天文台,但他的典藏已經散逸。
參考資料: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